評論與分析

講義下載

                                             

    「新聞評論」(News  Commentary)和「新聞分析」(News Analysis)這兩個常用的名詞,可惜在華文傳播界卻常被忽視。我們在報紙上常常看到的多是「社論」、「專論」,卻很少有「分析」和專欄的「新聞評論」。偶爾在電視上也可以看到有關新聞的「座談會」或特別「訪問」,卻很少有權威的新聞評論家對國內外重大新聞加以評述或分析。

    這個現象是可以理解的。主要原因就是華文傳播界一般來說,專業化還不夠發達,對新聞這個專業的培養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這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的。換句話說,就是用文字寫或用口頭作「評論」和「分析」,都比較單純的新聞報導要更費心思,更需要觀察、判斷和分析的能力,不是缺少新聞專業訓練的人所能勝任的。

    從這兩個名詞的性質看,它們有共同點也有差異:共同點就是都與「新聞」

有關,都應該以「最近」發生的事實為根據,不論是舊金山的大地震也好,或是法務部長的「關說」也好,甚至連最近三個多月內相繼與格瑞納達(Granada),

賴比瑞亞(Liberia)和貝里斯(Belize)建立外交關係等,都可以同時用來作「評論」或「分析」的素材,因為它們都是「最近」才發生的事實。

    但是在處理這些新聞的素材或資料時,「評論」和「分析」的方式卻有很大的差別;如果是「評論」,作者便要根據自己主觀的看法提出具體的意見,或是認為因「關說」案而辭職的法務部長蕭天讚應該結束爭論,或是對政府目前採行的「彈性外交」政策應該繼續,都是要很明確地加以說明。如果是「分析」,作者的意見便必須保留,只能把有關蕭部長「關說」的事實有系統地整理出來,前因後果,用平舖直敘的方式,加以解釋,然後閱讀者或觀眾自己去下判斷。對於「彈性外交」,也是一樣,只能追述經過和對事實發生的意義,加以客觀地比較和分析,而不必提出主觀的意見。

    在目前這個資訊發達,社會非常複雜的現代生活環境裡,大眾傳播媒體的功能不僅包括提供最迅速、最可靠、最重要的新聞,使人們得以知道他們周圍的變化,同時還有一個更重要義務和責任,就是使人們更了解各種「新聞」對大眾、對社會,甚至對世界有什麼直接或間接的意義。這個社會性的義務和責任,便需要透過對新聞的「評論」和「分析」而達到,否則便是缺陷。

    因此,國內傳播界在新聞自由的尺度放寬之後,除了應該自律和儘量提高記者的素質之外,也需要重視對新聞評論與新聞分析專業人才的培養與鼓勵,然後才能善盡社會責任。

                                   781110日 中 國 時 報

從黃色談起

●        

 

  以黃為正色,我民族屬黃種,民族發源地幾皆為黃土(loess),大河稱黃

    河,始祖軒轅氏稱黃帝,黃色龍袍僅皇帝始能穿著,故黃色實為最尊貴

    的顏色。已故大畫家藍蔭鼎先生曾數度為文,加以闡明。

  然則何以於今黃色淪落至此?我想應當是翻譯闖的禍。英文中有yellow 

      journalism 一詞,其義為利用、歪曲、或誇大新聞事件以製造聳人聽聞

  的消息並吸引讀者(Journalism  that  exploitsdistortsor  exaggerates  the 

  news  to  create  sensations  and  attractreaders)。前輩報人將這個詞介紹

  到國內,並譯為黃色新聞,當時大概沒有想到後來會引起無窮後患。

      因為此一詞已逐漸演變為色情新聞。既有黃色新聞,葷笑話現已改稱黃

  色笑話,色情書刊現已改稱黃色書刊,色情電影現已改稱黃色電影,等等。

      現已約定俗成,想要改變這種用法似已不可能。筆者希望提請注意的是

  如何將這些詞譯成英文,而不致成為笑譚,因為它們都與黃色一字無關。

      黃色笑話應譯為dirly  jokes 。至於黃色書刊則為pornographic  literature

  ,黃色電影則為bluemoviex rated  movie,或pornographic  movie,以

  上書刊及電影統稱為pornography。其實dirty  pornographic的同義字很多,

  諸如:obscenelewdbawdyribaldsalacioussmuttyraunchyfilthyoff

  colorscurrilous,不一而足。

       總之,黃色無論在中文或英文均與色情無關,倘若當年前輩報人將yellow

  journalism 一詞譯為煽動性新聞或聳動性新聞,今天咱們就不會有這麼多麻

  煩了。

                                      85117日 中 央 日 報

 

     麥奎爾(Denis  McQuail)認為,西方國家新聞界對新聞自由的意涵缺乏共識,主要的原因在對新聞自由權利的歸屬觀點不一。新聞自由究竟屬於媒介所有人、新聞人員、還是大眾?新聞自由權利的不同歸屬,將會對新聞自由的意涵有極為不同的詮釋(McQuail1992)。

新聞自由的意涵

 

誰的自由     免於什麼的自由      自由做些什麼

結構層面

所有人       新聞檢查            發行、銷售新聞和觀點;

             不公平的稅制        不刊登;發行新刊物

行為層面

 編輯        國家、所有人及      刊登新聞和觀點;蒐集資訊;

 (新聞人員)外界的干預          不刊登;鼓吹觀點;批評

表現層

大眾         缺乏選擇;新聞和    收視新聞與觀點;表達自己的觀點         

             觀點的偏差         

資料來源:McQuail1992p.102

 

    表中列出McQuail對新聞自由意涵的分析,對媒介所有人而言,新聞自由是一種財產權,意指新聞媒介免於新聞檢查及不公平稅制的自由,也有發行、銷售新聞、刊物及不刊登新聞的自由。對新聞人員而言,新聞自由指的是專業自主權,以及自由選擇、蒐集與報導新聞的自由。對大眾而言,新聞自由代表選擇、表達與收視各種資訊與觀點的自由(Mcquail1992)。

    儘管學者對新聞自由的意涵看法不一,但憲法學者林子儀(民82)認為從第四權理論來看,憲法保障新聞自由的主要目的,在使新聞媒介成為社會上的重要機構,以發揮監督政府的功能。因此,他認為新聞自由應該是一種機構性的基本權利,而非個人權利;享受新聞自由的權利主體,應該是新聞媒介,而非一般大眾。

    本人採納林子儀教授的觀點,把新聞自由視為一種機構性的權利,並認為新聞自由屬於新聞媒介的所有人及新聞人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tua9761 的頭像
    ntua9761

    台藝大第14屆在職廣電系「不能”媒”有你」

    ntua97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